輔導員E化履歷: 大甲區文昌國小-洪文鍊 (語文領域國語文國小輔導小組)

  • 一 履歷
  • 二 專長/著作
  • 三 進修
  • 四 獎勵
  • 五 服務/業務
  • 六 隨筆
  • 七 專長授課
  • 八 專長
  • 全頁瀏覽
  • 國語文試題編製
  • 寫作教學策略指導
  • 國語文課程研發與教材教法研究
  • 一、履歷
     

    

    中文姓名:洪文鍊     英文姓名:

    聯絡電話:0921728096

    傳真電話:

    E-mail:david560910@gmail.com

    個人網站:


    學歷:臺中教育大學國教所行碩班

     


    工作經歷台中市大甲區順天國小校長

     


    兼任職務 / 其他

     

    二、專長/著作
     

    

    教學網站:

     


    專長 / 研究興趣:

     


    研討會論文:

     


    送審教育著作:

     

    三、進修
     

    

    進修研習

     


    研討會

     

    四、 獎勵
     

    

    教學媒體 / 網站競賽

     


    參加其他競賽

     


    獎勵事蹟

     

    五、服務/業務
     

    

    專業對話、學校建議與解答

     


    辦理輔導團研習或訓練

     


    協助教育處、其他單位之活動

     


    定期工作報告

     


    年度工作報告

     


    其他事項
     

    六、隨筆
     

    昨夜被風吹起的鄉愁 < 2013/02/08>

    外頭已經吹起了風
    呼呼的北風

    每逢過年時節
    就是要有冷冷的北風
    才是金門的春節

    雖然是越晚越強的風
    雖然溫度
    隨著漸漸增強的北風
    下降

    此刻內心的情愫
    卻無由地隨著黑夜漸沉
    ⋯⋯ 漸漸溫暖了起來

    是高粱酒起了作用
    還是經年鄉愁發酵了
    都是吧
    我想

    年輕的時後
    鄉愁只是文字
    一種為賦新詞的
    強說愁

    現在這個年紀
    鄉愁成了泥土的反哺
    踩上生長的土地
    就起了懸念

    有一天年老的時候
    鄉愁又會是什麼呢

    是赭紅的高粱
    是靜泌的大海
    還是縱橫的熱淚

    或者是
    緬懷年少的無憂歲月
     

    蛇年的烈嶼印象 < 2013/02/10 >

    小年夜的下午
    迎著未歇的颯颯北風
    載著幾位小孩
    繞了島嶼一圈......


    潮起潮落的烽火歲月
    潮來潮往的故鄉印記

    有廈門的高樓大廈
    有海灘的反登陸鐵樁
    有金烈水道上的橋墩基座
    有東林街上的7-11
    有八達樓子被掛上的紅布條
    有整齊清潔的車轍道
    更有自在飛翔的不知名候鳥

    一幕幕的影像
    竟然成了難以聚焦的畫面
    光陰流轉
    流轉出的島嶼影像
    倏忽地迷惑了
    哪些年的點點滴滴

     
    然後驀然驚覺
    我們除了是歸鄉的孩子
    也屬於被時間推著走的旅人

     
    蛇年將至的向晚
    祭拜天地袓先

    一個人驅車
    沿著車轍
    拐進木麻黃林

    人煙罕至的舊營區
    原本是雷區的鐵絲網
    已不復見
    灰白的水泥小徑
    引著我
    來到幼時禁地的海灘

    撤走駐軍的海域
    已成無人戍守的據點
    防風林地內
    竄出的綠色爬藤
    取代了巡狩的士兵
    忠心的守候
    碉堡上飄揚的
    青天白日滿地紅

    當下的遠方
    小三通客輪緩緩航過
    正是漲潮的海水

    一波波漸漸地來去
    孤獨的礁石
    伴著落漠的白沙
    靜靜的等待春曰
    彷彿海洋兩岸
    默默的期待真正的和平

     

    以「教學專業」成就每一位孩子 

        每回開會,回程途中,從國道四號上眺望時而氤氳、時而陽光的大甲溪北岸,總會思索這所與「大甲媽」比鄰,受其福澤庇蔭的美麗小學之教育脈動,在完成第一階段的學校變革後,接下來要深化的教育內涵是甚麼?「專業的教學」可說是我們的現在進行式! 

        每位孩子人手一本的「親子手冊」是我們的專業與創新。學校針對行政管理、課程教學及班級經營的需求,自行設計編印「聯絡簿」。為的是讓行政推動更貼近於教學現場,讓老師的教學與班級經營更有效落實,同時更能展現教師教學專業素養,並且讓「親師溝通」管道更為暢達。我們每學期都會檢閱全校「親子手冊」,把優質有創意、認真耕耘的老師找出來,藉由教育局的獎狀,頒發給這些默默耕耘的辛勤老師們! 

        這次的期末檢閱,看到了許多的熱情與感動,創意與執著:在學科方面,基於精熟學習,知識螺旋建構基礎下確保基本學力的養成,主科作業-「國語」「數學」為每日必須,老師們也大多達到此項基本要求。在生活教育部分,學務處貼心配置的量體溫和望遠凝視,應視情況持續要求。我有做到的欄位老師也能善加利用。此外,不同老師的創意和巧思如:「愛的抱抱」、「每日一善」、「幫忙家事」、「閱讀」、「成語造句」、「每日背英單」、「優良作文閱讀簽名」、「中心德目故事及規條閱讀簽名」、「唐詩、靜思語閱讀簽名」、「每週小日記」、「積極回應家長溝通事項」、「蓋鼓勵獎章」、「計算優點」和「給學生讚美鼓勵」……包羅萬象、不一而足,在在印證了老師的專業與愛心。另外,學校或政府重要宣達事項,基於學生學習權及家長參與教育事務權之需,我們都會體貼地打成小紙條請學生黏貼上去,讓教育事務的轉達更顯周到。 

       這個學期開始,「教學巡堂」是我們對教學專業與負責的開端,每日都會由我和行政人員輪流進行「教學巡堂」,冀望透過完整的巡堂紀錄,藉以促進教學正常化和專業化。巡堂歷程上,一方面充分掌握老師出席和授課動態,另方面也能體察教學現場狀況,以即時支援處理可能的突發狀況,並深入的了解老師上課情形,確實維護學生受教權及學習權,以期能促進教師專業、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在週三教師進修部分,持續辦理「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我們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應許,這方腳步或剛踏出,但將不會停歇,我們會持續營造並提供老師「教與學」的深度對話環境,期許一個「學習型組織」的形成和「教學專業組織」的落實,這才能讓學生的有效學習能獲得質優的最佳保證! 

        「俯首甘為孺子牛!」,回首順天國小這些年的轉變,深深體察教育的主體在學生,順天國小會在堅守教育本質下,持續引領教師教育專業信念的導正,批判並反省教學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取得教學專業平衡,建構「教學專業」為順天國小的教師圖像,以此方作為來成就每一位孩子!

     

    烈嶼兄弟的教育傳唱

     

    今年四月,新北市新店區大豐國小洪有利校長,帶領了文山地區三十多位學校校長和家長會長,風塵僕僕的來到台中市大甲區順天國小,進行了一場溫馨感人的教育參訪,與其說這是北中兩市的校際交流,毋寧說更是場烈嶼兄弟在台灣的教育薪傳……

    洪校長是我的大哥,服務國小教育逾四十年,就在退休前夕,文山地區的教育夥伴們,特別為他辦了場別開生面又饒富意義的畢業旅行,就是來到個人服務的學校,一方面進行跨越縣市的教育交流,另一方面則蘊含著兄弟交棒、傳唱教育的杏壇故事。

    大 哥在兩岸還是烽火對峙時,便已負笈台灣,國北師畢業後,一個人落腳北海岸的金山國小,展開了烈嶼男兒的築夢旅程……當時由於海峽的交通不便,再加上我於家 中排行老么,所以在求學階段和大哥實際相處的時間其實是不多。烈嶼國中畢業後,我也跟隨大哥的腳步,漂越海峽,桃園虎頭山下的省立桃中,三年的日子是書本 和鄉愁堆疊的記憶,哪一段夜半思鄉的濃濃愁緒,至今想起往事歷歷……

    大學聯考後,我以剛改制的師範學院為優先選擇,如願的落腳台中師院, 開始了學習有朝一日站上講台,以為經師人師的教育焠鍊。就在我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大哥在競逐激烈的國小校長甄選中脫穎而出,考上了校長、攀上個人理想的高 峰,在當時以世代務農打漁的小金門家庭而言,大哥能從國小教師一路至台北縣校長的歷程,是家中雙親在鄉里間引以為傲的喜悅,因此有朝一日起而效尤的信念, 在那時候時就一直盤據心頭......

    八十年師院畢業後,派任至濁水溪北岸的彰化縣溪州鄉成功國小,此地風土人情一如故鄉的純樸自然,當 地師長待我就像遠遊歸來的孩子,這是個人對教育工作的初次感動。退伍後請調至台中縣沙鹿國小,得以有機會擔任行政職務,90年更獲聘擔任縣內語文領域輔導 員,九十四年取得母校行政碩士學位,拉抬了教育視野,擴展了教育層面,此刻胸中那股更上層樓的衝勁與挑戰,非但未曾停歇且是更加洶湧……九十六年底,帶著 心中對教育的無窮熱情,報考了校長甄試,何其幸運的能一試中第,並於九十七暑假,榮派大甲鎮的順天國小,而今已是第六個年頭了。

    一言以蔽之,我與大哥能先後成長於教育、服務於教育、享受於教育並光彩於教育,除了應該歸功於烈嶼故鄉的山水靈氣,也該感恩教育路上許多貴人的扶助提攜。在校長這條路上,我會秉持最初的理想與堅持,除了繼續傳唱大哥的教育情懷,更是給予年邁雙親的最大慰藉……

     

     

     

    教師專業社群在順天

        教育部自九十五年起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期透過自我評鑑和校內評鑑等機制,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產出高品質的教學成效,以因應多元繽紛的教育環境,提供學生優質教育。自推動以來,全國參與試行學校已有五百七十間國小……個人深切以為,本校教師專業發展不宜再延遲,故在一百年度下學期,訂定『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實施計畫』,透過教師間彼此專業對話,經驗傳承、資源共享,打破班級藩籬,以班群方式共同打造全新教學環境。以下,茲將順天教師在專業社群的進展,簡要概述,其目的在於讓家長能知曉,我們為孩子的學習,在教師專業上所做的努力…… 

     

    一、   起步

     (一)分組方式:依年級與任教科目

        以年級為群組,而科任老師,再依任課課目分成自然領域、藝術領域、健體領域、特教組等四組分組進行社群討論。

     (二)邀請專家經驗分享:

        實施之前,惟恐老師難以掌握討論方式要點,使討論流於空談,學校先邀請專家入校,說明專業社群之具體實施方式,並安排外校教師分享實施過程與心得。

    (三)時間規劃:

        為避免增加教師負擔,專業社群研討日均融入週三進修研習,一學期安排四次時段,前三次由各社群依教學需求設題討論,最後一次則進行全校性發表,以達到資源共享、共同成長之目標。 

     

    二、   實踐的道路

     (一)凝聚校內共識

        專業社群初起步,校內行政人員與各組教師之間不停透過公開會議(晨會、課發會、領域小組會議和學年會議)或私下聊天逐一凝聚各項共識,共同朝向專業社群之發展而努力。

     (二)社群訂定討論發展主軸

        社群研究主題採結合領域之方式,由小組成員討論後訂定。在學期初,各社群可以依自己教學需求訂定不同主題研究討論,並擬定計畫表和工作分配,之後進行研討。

     (三)整合社區環境資源

        本校佔地利之便,香火鼎盛的鎮瀾宮、多樣繁複的河口生態和兼具歷史與自然的鐵砧山,實地訪查或參與活動,積極與社區學者仕紳建立良好關係,充分整合社區資源,給予學生加深加廣之學習。

     (四)簡化社群活動紀錄

        社群活動紀錄表簡化設計,社群老師可以用照相、表格、網頁方式呈現社群運作情形及討論進度,使專業社群之發展可以更聚焦於專題研究,無須為繳交過多紀錄而虛耗時間。

     (五)專業自主

        教師是教學的第一線,在專業自主的前提下,同儕間相互激盪、彼此討論、分享學習並團隊合作,讓專業與教學能有所聯結和反思,產出能能夠引領學生學習的教材教法,提升各自的教學專業能力 

     

    三、   成果分享

     (一)分享時間與方式

        利用學期末安排週三下午進行全校教師座談,每組推派代表上台分享主題與心得,教師代表以口述、簡報,或搭配影片、音樂等方式,濃縮精華,言簡意賅,讓各組成果得以與全校教師共享。

     (二)分享內容

        各組分享之內容均依題目、工作分配、活動情形、討論主題如何落實於教學現場、對前一主題之追蹤檢核、結論以及給予其他社群之建議回饋為面向,以求能達成專業社群預設目標,並落實於教學現場。

    (三)教學資源全校共享

        專業社群產出成果放置於學校網頁,教師均可於使用。社群產出之典範人物閱讀單放置於親子手冊上,除教師可利用時間作閱讀指導,亦可由家長在家中實行親子共讀,將社群成果之分享由學校至家庭,由教師間到親師生三者共享。

    (四)電子報分享

        社群教師在教學現場施行社群討論主題後,除校內分享,更將實施之歷程、心得分享於台中市教育電子報上,以求引起共鳴,獲得更多教育界夥伴之建言,增進專業社群之討論深度。 

     

    四、   效益

        學校專業社群施行至今已跨越數個學年度,總觀其效益大致如下

     (一)提升教師自我省思,增進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透過專業社群討論,自我省思班級經營模式、提升教學技巧、精進教學技能,並增進相關教育知識,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二)促進教師同儕合作,避免教師孤軍奮戰

        同一專業社群間之教師,在彼此方享、討論、回饋的良性互動下,打破班級界線,在以班群方式共同研討備課,互相給予具體建議,得到情感上的支援與滿足。

    (三)鼓勵教師創新思維,提高校內教學品質

        教師透過群組討論方式,精進研究主題,在討論氛圍中,依個人學術專長提出各自想法,相互激盪出嶄新的觀念與想法,創造多元學習,發展適性教育,提升教學品質,致力培養學生獲取新知的能力。

     (四)改變學校文化風氣,行政教學相輔相成

        教師習慣討論分享,更加能認同學校願景,配合學校辦理各項教學活動。行政團隊則積極協助社群活動辦理,並主動參與社群討論,提供支援與建議,營造出學校行政教學本為一體的融洽校園。 

     

    五、   未來展望

        學校的主體是學生,教育的本質在幫助學生學習,所以教師的專業成長方向必須與學生學習緊密結合。學校目前專業社群之討論發展,均能落實在教育現場,以提供學生優化學習為目標。

        檢視過往,實施之初雖有教師心存疑慮,但在相互體諒、彼此成長中,學校專業社群之成果日漸豐碩。而我們更期盼將來,能進而將研究成果集結成冊,不僅充實於教師自我教學檔案中,更能建置教育平台,公開教學資源,使親師生均能共享成果、追求自我學習、自我成長。亦期待在未來能繼續發揮團隊效能,參與行動研究,集中所學,精華分享,以達到認真教學、團隊學習、分工合作、互信分享以及超越自我的專業作為,展現順天國小優質「學習型組織」的一面。


     

     

    深耕孩子心中的閱讀田 

        在資訊高度符碼化、影像化後,傳統以文本為主的閱讀形式,已經在被漸漸的改變了,也逐漸凸顯出,後現代社會心靈素養的略顯空乏,如何讓以往「開卷有益」的慢讀、細讀理念,能夠慢慢被現代人所想念、所實踐,再現捧書樂讀的怡情雅趣,應該是校園閱讀教育上理應正視的工作之一。
       
    閱讀教育何其經緯萬端,學校能為孩子彩繪的閱讀藍圖,就好比幾米筆下的無垠星空,可以無限寬廣、可以萬點光芒,孩子是那只風箏,我們則是握著線頭的雙手,孩子能飛多遠,端看我們對閱讀的認知與實踐到底有多深?閱讀除了唸書,把書本當作素材外,生活周遭也隱藏了許多可讀之書。真正喜歡閱讀的人,信手捻來,處處可閱讀,時時是閱讀,這即是古人所謂的「落花水面皆文章」!本校的閱讀教育,一直朝著活化多元素材的方向前進,尤其我們更重視孩子們的心靈感動與心性陶冶,因此,引導孩子閱讀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和生命中真實的人事物,就變成是一件至為重要的課題。 

        行之多年的<順天聯絡簿>,其實就是一本孩子閱讀同儕生活的最佳寫照,我們讓學生作品成為學校內朗朗上口的好文章,而作者就在身旁與我們一起成長、一起歡笑也一起憂愁。構思醞釀中的的「百大典範人物讀寫文本」,是我們想為孩子端出的另一道閱讀佳餚,已有學年老師們將此一發想轉化為教師社群的討論主題,透過PPT先讓各領域教師「聞香」,以此出發,之後還會以書面資料供教師作為課外閱讀與語文教學的圭臬,讓師生得以「選香」--選擇適合自己專長的讀本與人物閱讀,藉由典範人物的成長歷程,透過讀寫整合教學,深化孩子們的品格教育與典範學習。
       
    從古至今,閱讀從來就不只是拓展視野、增長知識和謀求生計的工具或手段而已,它還要回歸到生活的質樸和生命的本質,才能讓孩子們了解心靈深處本已耕植的一畝良田,才能自我內省的學會知足、惜福、感恩以及奉獻……那麼就無悔今日此刻,我們所流下的每一滴汗水,以及耕植閱讀的每一點殷殷冀盼。

     

    七、專長授課
     
    八、專長
     
  • 國語文試題編製
  • 寫作教學策略指導
  • 國語文課程研發與教材教法研究
  • Viewed:944 times、Last Update:2014-08-10 08:30:51